可持续发展时讯-2024年3月
No.1
国新办举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和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张要波对《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碳市场扩容成为此次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且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No.2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 200 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No.3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指导意见》明确,要从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制造流程数字化转型等六个方面,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No.4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修订形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目录》明确了绿色产业类别和内涵。《目录》共分三级, 7类一级目录分别为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各地方、各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推动绿色标准国际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目录》要求的境内项目或活动以及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境外地区的项目或活动提供金融支持。
No.5
2月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和《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的通知,2023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378家企业纳入控排名单。上海采取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和历史排放法确定纳管企业2023年度基础配额。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等基于排放效率的分配方法。
No.6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No.7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将用能产品设备覆盖范围扩大至43种,将产品设备划分为工业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商用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六大类,并部署了多方面重点任务。
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划分为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准入水平三档。其中,先进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1级,节能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2级,准入水平为相关产品设备进入市场的最低能效门槛,是依法依规淘汰老旧落后设备的技术依据。
No.8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作为今后开展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绿色工厂梯度培育是指从以下两个维度建立培育机制:纵向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工厂培育机制;横向形成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的培育机制。工信部负责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将其作为开展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的统一平台。
No.9
《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到2026年,基本形成本市政府、行业组织、涉外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涉外企业ESG生态体系。本市涉外企业ESG理念全面树立,企业ESG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具有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实现全覆盖,民营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企业ESG报告编制及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上海ESG工作在国内及国际的影响力。大力引进一批ESG领域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认可的本土ESG专业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ESG专业服务能级和水平。发布一批涉外企业ESG优秀案例,进一步发挥ESG创新生态建设示范引领作用。
-END-